长白山火山爆发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长白山火山爆发,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长白山火山喷发历史记载是什么?
1668年和1702年两次天池火山喷发是可信的。其最后一次爆发在1903年,在公元969年,长白山火山爆发是地球一万年来最大规模的爆发事件之一,比印尼1886年释放能量多出三倍。
清康熙七年(1668年),长白山区下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4月14日)。据史料记载:“午时,天地忽然晦螟,时或赤黄,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同月同日,稍晚后,烟雾云气,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袭人之衣裙”。
相关知识:
长白山形成于1200万年前地质造山运动,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巨型的伞面体,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形成十余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
长白山天池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现为中朝两国的界湖。
长白山喷发历史
第一次火山喷发形成的距今60万年左右的喷出物构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底板;第二次火山喷发在距今40-30万年左右,此次喷发持续时间较长,岩层分布面积广 ,厚度大;
第三次火山 喷发在距今20-10万年左右,最后完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形态;第四次喷发大约在距今8万年左右,以小规模火山活动为主,熔岩流覆盖在火山锥体某些部位之上。至此,长白山主峰形成了。
在以上4次火山活动中,每一次喷出的火山物质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同时,在主火山口周围,还形成了一些小的寄生火山口。此后,长白山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在距今11000-15000年(第四纪全新世期间),火山再次复活,喷出了大量的灰白-淡黄色浮岩,局部厚度达60米。这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使火山锥顶部崩破塌陷,形成了漏斗状火山口。当火山喷发强度及熔岩温度逐渐降低时,熔浆在火山通道内逐渐冷凝并堵塞火山通道。
在火山作用停止后,火山口内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不断补给,逐渐蓄水成湖,形成火山口湖。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火山口湖的周围,群峰屹立,其中超过2500米的山峰就有16座,其他山峰高度均在2300米以上。山顶部几乎全由距今12000年前后喷发的火山灰和淡黄色浮岩所组成。山峰陡峭嵯峨,挺拔峻秀,如莲花、似竹笋,十分壮观,与天池碧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当长白山主体形成后,该区进入了火山爆发的间歇期,地壳运动相对稳定。但是,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地球形成距今至少有46亿年,长白山区的地壳演化也进行了约32亿年),长白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长白山火山爆发的历史就更加短暂了,但至今还没有死去,只是处于休眠状态,称为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自159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
第一次喷发是在1597年8月2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据目击者记载,当时有“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
第二次喷发是在1668年(清康熙七年),长白山区下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
第三次喷发是在1702年4月14日(清康熙十一年)。据史料记载:“午时,天地忽然晦螟,时或赤黄,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同月同日,稍晚后,烟雾云气,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袭人之衣裙”。
又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长白山附近有“炭崖”,“崖底出木炭甚多,猎者每拾以为炊,土人因其出于地中,故以神炭呼之,...过此拾有数块,燃之以烤鹿脯,与寻常木炭无异。但以两丈深之土崖,能产木炭,大者拱把(两手合围-作者注),小者一握。”
经地质工作者考证,这些木炭是由于这次火山喷发时高温的熔浆将树木烘烤、燃烧炭化的结果。
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近代地震观测, 长白山区地壳相对稳定。 长白山目前尚无火山喷发的征兆。
扩展资料
长白山
长白山,纵贯于中朝边界,绵延千里。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744米,是我国东北的第一高峰。一年四季,长白山上积雪达9个月之久,放眼望去,就像一条白色的玉龙横卧天际,故此称长白山。
在清朝满族时期,以长白山视为祖宗发祥之地。传说天上有三位仙女姐妹来到长白山中湖泊里洗浴,三妹因偷吃神鹊衔来的红果,即觉得体重有孕不能升天。
后来生了一个体魄奇伟的男孩,取名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这个男孩顺江流而下,见到鄂、谟、辉三姓为争夺王位而相持不下,就说:“我乃是天女所生,是来平息你们的争端的。”
众人见其相貌非凡,又是天生圣人,就尊其为王,于是这个男孩便成了满族之祖。清朝帝王非常崇敬长白山,总是派官吏前去长白山考察和膜拜。
长白山上下布满了茂密的森林,林海中随处呈现出片原始风光。奇花异葩、俯拾皆是,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珍禽异兽屡见不鲜,只见山峰白雪皑皑,好似玉骨冰肌的仙女亭亭玉立于林海之中。
长白山顶是一个天池,它是被群峰所环抱的湖泊南北长近5公里,东西宽3公里以上,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水深竟达二三百米。
平静的湖水倒映着四周16座山峰,蓝天、雪峰、碧水,一片宁静安谧的气氛,仿佛到了混沌初开的史前世界。天池是一个典型的火口湖。长白山早在二三百万年前就开始多次火山喷发。
从16世纪开始,宁息已久的火山又活跃起来,先后有过三次喷发。最后一次是1702年,当时“天地忽然晦瞑,时或黄赤,有同焰烟。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之中,人不堪熏热。
四更后消止,即至朝视之,则满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四周形成环抱状的16座风姿独特的火山奇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巍峨壮观。
这16座山峰分别称为白云、玉柱、梯云、三奇、天豁、芝盘、孤隼、紫霞、华盖、铁壁、龙门、观日、锦屏、卧虎、冠冕和白头,诸峰内侧均为悬崖峭壁,直落天池湖畔。从空中鸟瞰,天池就像一块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碧玉,湖水晶莹,碧波晨昏晴雨,变幻无穷;春夏秋冬,各有风韵。
天池是我国海最高、面积最大湖水最深的火湖。因为火山口的地下余热,使水常年温暖,隆冬季节也难得结冰,湖面上经常腾起水雾,给天池遮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天池的水,从豁口外流,成为图们江、松花江、鸭绿江三江之源。天池北端的天豁峰和龙门峰之间有一缺口,名曰闼门。湖水从闼门溢出形成一条小河,这就是松花江的上游——乘槎河。
槎,是木筏子,当地人们传说从这里乘木筏可直上天河,所以有人写诗道:“不须鞭石渡沧海,直可乘槎问斗牛。”乘槎河从“V”形的峡谷中流下,不时形成一处处咆哮奔腾的瀑布。较为著名的天池瀑布下泄68米,瀑口有一巨石,名牛郎渡,将河水分为两股。
远望好像是两条玉带白练,似浪花四溅、声震如雷,银河倒泻、龙雨腾空。天池下,也有许多火口湖。如在乘槎河的下游二道白何畔的密林深处,有一南一北一对圆形湖,传说北湖是仙女洗澡之处。
每当清风徐来,湖畔桦树干枝婆娑,万叶摇曳,沙沙作响,仿佛仙女即将来临。就是著名的小天池,同时它更是长白山上著名的景点之一。
长白山上,温泉到处都是。二道白河的温泉群面积竟达1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泉口几十个。常年热气腾腾,一些高温热泉,水温可达70℃~80℃,真可以煮熟鸡蛋了。长白山温泉含有大量硫化氢、氡元素和其他矿物质,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长白山还有水温低于25℃的冷泉,其中著名的药水泉有很高的疗效。在这里还修建了好几处疗养院,游人在这儿洗浴,真可谓享受着“飞尘浴后一身轻”的乐趣。
长白山,山势巍峨壮观,植被景观绚丽多姿。这里满山上下保持着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一片片茫茫林海都还处在原始的状态。从山麓至山顶,明显的呈现出垂直分异的自然景观。
在海拔1200米以下,杨、枫、椴、榆等阔叶树和红松、云杉等针叶树交错分布,成为生机勃勃的针阔混交林带。随着山体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
在海拔1200米至1700米之间,是一片墨绿色耐寒的针叶林带。这片针叶林分支稠密,林下阴暗不见天日,长满了苔藓,如同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海拔1700米以上,气温更低、风力更大,山势陡峻,土质瘠薄,只有不畏严寒的岳桦艰难地生存着。
在风雪之中岳桦虽变得低矮弯曲,但却更加显出它的顽强生命力。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森林最高界限,超过2100米,就成了不长树木的高寒冻原带。来到这全年皆冬的荒芜世界,仿佛进入了那遥远的北极地区。山坡上只要有又低又矮的灌木丛,在海拔2600米以上才只有地衣和苔藓紧紧缠抱在石上。
在垂直高度不到海拔3000米的范围中,长白山让人们经历从温带到寒带的几千公里之内植被与气候变化,能够找到整个欧亚大陆北半部所有的植物群落的典型代表。这种明显的垂直自然分带和完整的生态系统。世界上也是稀少的,真可谓大自然的杰作。
长白山的林海中,不但有大量珍贵的树种以及多种药用植物,而且保留了紫貂、东北虎、梅花鹿、黑熊、金钱豹、麝等稀有动物。这里物产富饶,盛产人参、貂皮、鹿茸“三宝”。长白山不愧是大自然的宝库,同时,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白山脉
中国有超级火山吗
中国有一座超级火山,就是长白山。只不过现在长白山处于静息状态
长白山火山喷发在200万年来,在60万年前喷发过一次,此后是30万年、20万年、8万年以及最近946年、1597年、1668年和1702年发生了4次喷发,堪称火山界的超级积极分子。
1199-1200年的长白山大喷发是全球2000年来最大的火山喷发时间,当时的火山灰覆盖范围到达了日本京都和北方的一些村落,朝鲜半岛将近1/3的面积被火山灰覆盖,据科学家估计,此次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可能超过100-120立方公里。
这个规模和造成1816年无夏之年的坦博拉火山级别差不多,但而喷出的其体量则是其数倍之多,可见长白山火山在1000年前的超级喷发规模之大。
长白山简介:
长白山位于胶济铁路北侧,由济南市章丘区、滨州市邹平市、淄博市周村区三个区县环抱着,因山势陡峻,长年白云缭绕,故也叫长白山。
它虽不及吉林长白山雄伟,但素有“小泰山”之称,也甚壮观。因这两座长白山都是火山活动的产物,成因一致,而山东的长白山又生成较早,所以,在这一对姊妹山中,它还当称之为姐姐了。
历史上长白山火山喷发时间是在哪一年?
第一次火山喷发形成的距今60万年左右的喷出物构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底板;第二次火山喷发在距今40-30万年左右,此次喷发持续时间较长,岩层分布面积广 ,厚度大;第三次火山 喷发在距今20-10万年左右,最后完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形态;第四次喷发大约在距今8万年左右,以小规模火山活动为主,熔岩流覆盖在火山锥体某些部位之上。至此,长白山主峰形成了。
在长白山周围分布着100多座火山。最大的火山口海拔2600米左右,直径达4.5公里,是漏斗型,深达800多米。其景观独特,国内罕见。
周围小的锥体,海拔高在1000米左右。火口多为溢出口,呈椅形、新月形,山顶平坦。著名的有西鹅毛顶子、东鹅毛顶子、西土顶子,东土顶子、西马鞍山、东马鞍山、赤峰、老房子小山等。这些多如繁星的小火山拱卫着长白山,构成了壮观的火山群。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1199~1201年天池火山大喷发是全球近2000年来最大的一次喷发事件,当时喷出的火山灰降落到远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长白山是一个休眠的活火山,虽然休眠了300年,但世界上休眠数百年再次喷发的火山并不少见。地球物理探测表明,长白山天池下方有地壳岩浆囊存在的迹象,长白山天池具有再次喷发的危险,其喷发形式为爆炸式,由于天池20亿吨水的存在,是喷发具更大的破坏性。
第四纪以来,长白山西麓靖宇-辉南近2000km2境内的龙岗火山群有160余座星罗棋布低矮火山锥,显示高密度、多中心爆炸式喷发特点。主要由玄武质火山渣、火山弹、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熔岩构成。龙岗火山是中国少数几个近代仍有喷发活动的第四纪火山之一。
当长白山主体形成后,该区进入了火山爆发的间歇期,地壳运动相对稳定。但是,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地球形成距今至少有46亿年,长白山区的地壳演化也进行了约32亿年),长白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间。通过火山地质学和精细的14C年代学研究,全新世以来天池火山至少有两次(公元1199年和约5000年前)大规模喷发。公元1199~1201年天池火山大喷发是全球近2000年来最大的一次喷发事件,当时喷出的火山灰降落到远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
长白山火山至今还没有死去,只是处于休眠状态,称为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自159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
第一次喷发是在1597年8月2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据目击者记载,当时有“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
第二次喷发是在1668年(清康熙七年),长白山区下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
第三次喷发是在1702年4月14日(清康熙十一年)。据史料记载:“午时,天地忽然晦螟,时或赤黄,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同月同日,稍晚后,烟雾云气,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袭人之衣裙”。又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长白山附近有“炭崖”,“崖底出木炭甚多,猎者每拾以为炊,土人因其出于地中,故以神炭呼之,...过此拾有数块,燃之以烤鹿脯,与寻常木炭无异。但以两丈深之土崖,能产木炭,大者拱把(两手合围-作者注),小者一握。”经地质工作者考证,这些木炭是由于这次火山喷发时高温的熔浆将树木烘烤、燃烧炭化的结果。
长白山火山爆发会影响到多少公里
1000多公里
长白山火山爆发,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高丽可以听到火山喷发的声响,产生的火山灰沉降到了1000多公里外的日本北海道,环境影响非常恶劣。据测算结果,这很可能是200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长白山火山是目前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火山活动经历了造盾(2.77-1.203Ma/早更新世)、造锥(1.12-0.04Ma/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喷发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岩浆成分从玄武质→粗面质→碱流质代表其演化过程。
本文由用其所长网于2023-05-07发表在一二三常识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dtssxs.com/sxs/40841.html